初代——高成像質量
當Sony于2015年初宣布停產CCD芯片之后,這預示著CCD技術將在工業(yè)圖像處理以及許多其他領域謝幕。隨后,Sony推出了目前第四代全新CMOS芯片系列中的初代產品——IMX系列,該系列顯著提升了動態(tài)范圍,當時引起了市場轟動。 IMX系列初代芯片優(yōu)勢: a.可縮短曝光時間; b.可選擇在圖像處理過程中所需的觸發(fā)和讀出選項,并支持以出色的質量來采集圖像; c.成像質量超過同價位的其他競品芯片。 IMX芯片之所以具備高成像質量,原因之一是Sony采用了一項名為Exmor的特殊技術。借助該技術,在讀出像素時,芯片記錄的降噪模擬信號可直接轉換為數字信號。這種方法使得IMX芯片有別于與其他制造商的芯片,不僅可以提高降噪性能,還可以實現更高的幀速率。
該芯片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在于它所采用的快門。在采用滾動快門的芯片中,芯片的各個像素行將逐一進行曝光并讀出。在拍攝移動物體的應用中,這個過程會導致芯片各行出現延遲曝光,并且根據不同的檢測情況,還可能導致采集的圖像中出現失真。而采用全局快門技術的芯片則擁有不同的工作方式:芯片會同時讀出所有曝光的像素。這種方式確保它也可以采集被拍攝物體在移動時的圖像,或者在交通應用中確保移動車輛的圖像不會失真。
此外,Sony開發(fā)人員已經將多種功能集成到了這個為工業(yè)圖像處理行業(yè)帶來了巨大優(yōu)勢的第一代IMX型號中,其中包括可定義較小的感興趣區(qū)域(ROI)。限制芯片的讀出面積可有助提高圖像采集速度,并減小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圖像數據的大小。當只需要查看特定區(qū)域以進行物體檢測時,此功能始終可以發(fā)揮理想的作用。 IMX174和IMX249是第一代IMX芯片的型號,也稱為Pregius系列。這兩款全局快門芯片使用邊長為5.68μm的方形像素,分辨率為1920x1200像素,幀速率各不相同。IMX249支持41fps的幀速率,高速版型號IMX174甚至可達到驚人的166fps。 對于那些只需230萬像素的分辨率就足以解決手頭任務需求的應用,配備IMX174和IMX249芯片的相機如今依然不失為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具備滿井容量高、性價比高并且動態(tài)范圍出色的特點。
第二代——高分辨率
在第二代IMX芯片中,Sony將像素尺寸減小到3.45μmx3.45μm,并在2016年底推出了分辨率為300萬像素(IMX252和IMX265)、500萬像素(IMX250和IMX264)、900萬像素(IMX255和IMX267)以及1200萬像素(IMX253和IMX304)的型號。這些芯片還能讓用戶享受到全局快門的優(yōu)勢,并借助Exmor技術實現出色的成像質量。在速度方面,標準的第二代型號(IMX265、IMX264、IMX267和IMX304)的幀速率范圍為23-56fps,而高速版型號每秒可采集68-216fps。
第二代IMX芯片可支持的分辨率范圍顯著增加,且兩代IMX芯片在滿井容量方面有明顯的差異,第二代IMX芯片的滿井容量顯著低于第一代IMX芯片,但仍然與其他制造商生產的CMOS芯片的范圍值相當。不過,Sony在類似的像圈尺寸上成功將可實現的分辨率提高到原來的三倍,從而彌補了它在飽和容量方面的數值差異。
第三代——背照式技術
STARVIS系列與Pregius芯片第一代/第二代芯片之間最重要的區(qū)別特征就是STARVIS芯片所具備的滾動快門和背照式技術。這種芯片設計也被稱為BSI,它是Sony開發(fā)的一項復雜精妙的技術,可高效地解決應用難題。由于像素尺寸非常小,芯片上用于接收光線的可用像素區(qū)域與所需電子元件(如放大器或A/D轉換器)所占的面積比例并不協(xié)調。如果非光敏部分的面積增加,則會降低芯片的量子效率。 借助STARVIS系列,Sony提供了一種已經問世多年的強大芯片技術。這種技術最初僅限于幾個彩色芯片型號,并且主要用于監(jiān)控領域。
自黑白STARVIS型號推出以來,這些芯片在工廠自動化應用中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這個Sony芯片系列原本是與Pregius系列并行開發(fā)的,最初只提供滾動快門,但后來也采用了全局快門技術。STARVIS芯片也標有IMX的縮寫字樣,并采用邊長在1.85μm-3.76μm之間的方形像素。 Sony通過將放大器和電子元件從芯片的正面挪到了背面,從而避免了傳統(tǒng)前照式結構芯片(FSI)中存在的這種問題。如此一來,就可以只把芯片的感光部分置于前方。這個設計技巧可以讓幾乎整個像素區(qū)域都用于光電響應,并減少來自電子元件自身的反射光。此外,BSI芯片的光敏平面高于傳統(tǒng)的FSI設計,這也有助于提高成像表現。
在前照式芯片(左圖)中,線路位于光敏像素區(qū)域上方。光線到達光電二極管之前必須通過某種類似“隧道”的結構,并且部分光線會受到電子元件的反射。在BSI技術(右圖)中,則可實現在光電二極管下方布線。 通過下圖的比較靈敏度和絕對閾值可看出效果差異,EMVA1288標準對此閾值進行了定義,并指出了芯片平均需要多少光線(即光子)才能產生有別于噪聲的充足信號。
第四代——工業(yè)應用升級
2020年,Sony推出了Pregius S芯片系列,其像素尺寸為2.74μmx2.74μm,分辨率為510萬-2450萬像素。標準型號IMX540、IMX541、IMX542、IMX545、IMX546和IMX547的幀速率為35-122fps,而高速版型號IMX530、IMX531、IMX532、IMX535、IMX536和IMX537甚至可實現106-259fps,從而可以對高速移動的物體進行檢測。 Pregius S芯片把為STARVIS系列開發(fā)的BSI技術優(yōu)勢,與前兩代Pregius系列的全局快門技術相結合,并繼續(xù)提供Exmor降噪技術的優(yōu)點。
選型
哪種CMOS芯片最能滿足應用需求是由手頭的任務性質來決定的。 如果應用場景為檢測高速移動的物體(如瓶子或印刷電路板),或體育運動領域中的動作分析,就必須盡可能快速精確地觸發(fā)相機。在這方面,Pregius芯片比STARVIS系列芯片表現更佳。對于Pregius芯片,從觸發(fā)到讀出圖像需時僅20μs左右,而STARVIS芯片則可能需要450μs或以上。因此,在精確觸發(fā)對成像質量至關重要的應用中,配備Pregius芯片的相機是更理想的選擇。 若需要一款性能符合要求的CMOS相機來替代舊型號,并且要求它具有與CCD技術相類似的特性。從經濟方面來看,選擇一款無需對現有光源和光學配件進行過多調整的CMOS芯片相機是合理的。
與STARVIS系列相比,Pregius系列芯片的規(guī)格與早期CCD相機的規(guī)格相似度更高,因此Pregius芯片更適合特別注重成像質量的應用。例如,Pregius系列中500萬像素的IMX264和IMX250型號版本可作為應用廣泛的ICX625CCD芯片的完美替代品。配備ICX824 CCD芯片的相機可輕松替換為搭載Pregius系列IMX267和IMX255芯片(分辨率為890萬像素)的相機型號,無需對系統(tǒng)的光學設置進行重大調整。 如果應用場景為靜止拍攝,那么配備滾動快門技術的STARVIS芯片就能滿足需求。
由于STARVIS芯片的像素尺寸非常小,因此還支持使用較小的芯片獲得更高的分辨率,但必須在選擇光學配件時首先考慮到這一點。 隨著芯片技術的發(fā)展,新型號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例如,在第二代Pregius系列中,Sony引入了多曝光觸發(fā)器,其中單個觸發(fā)脈沖信號可觸發(fā)芯片快速采集多個圖像,使相機能夠以不同的圖像亮度來拍攝物體。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選出最佳圖像以供后續(xù)的圖像評估。此功能也可提供給第三代和第四代芯片的用戶使用。此外,第三代還有兩項創(chuàng)新功能,即在高速芯片中引入的自觸發(fā)功能和雙觸發(fā)功能。借助自觸發(fā)功能,用戶可以定義兩個不同的圖像區(qū)域。當在一個圖像區(qū)域中檢測到變化時,就會為另一個圖像區(qū)域拍攝圖像。此外,雙觸發(fā)功能支持為曝光時間和增益定義兩個不同值,并且可以相互獨立控制。難能可貴的是,所有第四代芯片均包含自觸發(fā)和雙觸發(fā)功能。這些示例表明,前幾代芯片的功能通常可以延續(xù)到下一個開發(fā)階段,繼續(xù)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
芯片開發(fā)的另一個重要趨勢是采用尺寸更小、分辨率更高的設計。這是通過縮小像素尺寸來實現的。由于生產過程取得的技術進步,像素尺寸正在逐漸變小。芯片的這種小型化趨勢也可能會讓相機的尺寸進一步縮小。 此外,在特定情況下,由于相機分辨率較高,從而減少了所用的相機數量。因此,某些相機系統(tǒng)可以進行有效的成本優(yōu)化。Pregius系列芯片通常需要搭配價格高昂的1英寸鏡頭,但也可以轉而選擇芯片尺寸較小的PregiusS系列芯片,它們可以搭配價格更經濟、但功能同樣強大的鏡頭。這讓配備PregiusS芯片的相機深受市場歡迎。
編輯:黃飛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