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的春天,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龍年春節(jié)在1月下旬早早來臨,在中國人眼中,“龍”比其他生肖有更特殊的意義。對許多人而言,2012年被反復提及的理由之一是此前火爆上映的一部災難片,盡管科學家不厭其煩地表示對世界末日的一切猜測不過是杞人憂天,“2012”依然成為媒體在各種新聞報導不斷引用的噱頭。
2012年,給中國的3C行業(yè),留下更多待解的“懸案”:剛度過“本命年”的阿里巴巴能否猜透“雅巴”糾葛的最終結局,陳年和劉強東能否在2012年擺脫電商泡沫的質疑,中國內地的果粉們能不能用上不帶“沃”的蘋果手機,告別刺激政策的中國家電企業(yè)如何應對“寒冬論”……在此,記者從熱點事件、熱點公司、熱點行業(yè)三個方面入手,為您一一道來。
對于中國概念股來說,2011年可謂是流年不利,在遭遇財務造假丑聞、空頭獵殺、VIE存廢危機等風波輪番沖擊下,中概股行情持續(xù)低迷。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5家中國概念股公司被勒令退市,盛大網(wǎng)絡更是主動決定私有化退市。除了土豆網(wǎng)跌跌撞撞敲開了納斯達克的大門,凡客誠品、拉手網(wǎng)、迅雷、盛大文學等均在赴美上市途中鎩羽而歸。
2012年,處于“資本寒冬”的中概股能否迎來新的春天?
華麗開幕慘淡收場
赴美IPO企業(yè)數(shù)銳減、擬上市公司推遲計劃、上市公司股價破發(fā)、中概股集體跳水……與2010年相比,2011年的中概股表現(xiàn)可謂是“難如人意”。
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國內共有11家公司在美國上市,而2010年為39家。從上市日期來看,11家上市企業(yè)多集中于上半年,最后一家上市公司為土豆網(wǎng),上市時間為8月17日。此后,迅雷、凡客誠品、拉手等雖已遞交上市申請書,但均因各種原因而取消上市計劃。
此外,在2011年上半年,中概TMT板塊進入了一輪疑似泡沫的瘋狂,以人人網(wǎng)為例,去年5月4日,人人以14美元的發(fā)行價在紐交所成功IPO,首日交易大漲28.64%至18.01美元,市值70.7億美元,并一度超越新浪,成為市值僅次于百度的第二大中概股。
然而,在中概股遭遇歐債危機、中概誠信危機和VIE結構風險內外制造麻煩,業(yè)務、模式、盈利同時被投資者拷問的時候,短短半年之內,人人市值縮水了50多億美元。截至去年11月4日,人人股票收盤價5.28美元,市值僅20.7億美元。對此,有業(yè)內人士戲稱“人人網(wǎng)短短半年之內就蒸發(fā)掉了一個新浪?!?/p>
此外,世紀佳緣、淘米、土豆等均在上市之后遭遇破發(fā)的尷尬。以淘米為例,其開盤即遇破發(fā),收盤較發(fā)行價下跌8.56%,盤中最低跌至16%。
唯一一只去年赴美IPO未破發(fā)的中國概念股奇虎360也在今年1月4日大跌8.95%,報13.94美元,股價創(chuàng)下52周新低,跌破發(fā)行價。1月5日晚間,360宣布,董事會已批準一項5000萬美元的股票(ADS)回購計劃,外界普遍認為,360此舉主要是針對股票破發(fā)的應對之策。
事實上,已有多家中國概念股通過此方式“自救”。如網(wǎng)秦的回購計劃由公司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林宇,董事兼COO史文勇,董事丁健及趙衛(wèi)國動用個人基金總計200萬美元完成;博納影業(yè)的回購計劃為董事局主席兼CEO于冬動用個人基金200萬美元完成;當當?shù)幕刭徲媱潪槎麻L俞渝和CEO李國慶動用個人基金合計200萬美元完成。投中集團統(tǒng)計顯示,僅2011年6月,就有7家中國公司宣布回購,涉及總金額達到1.52億美元。
I美股方面指出,總體來講,“龍頭股”(百度、攜程、新浪等老牌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股價依然不便宜;另一方面,盡管股價整體動蕩較大,TMT板塊公司的市值依然名列在中概股前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