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書名】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 A Handbook of Interconnect Theory and Design Practices [原書信息]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Inc.
【作者】 (美)Stephen H.Hall,Garrett W.Hall, James A.McCall
【譯者】 伍微等
【叢書名】 電子與電氣工程叢書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書號】 7-111-16822-4
【開本】 16開 【頁碼】 252
【出版日期】 2005-8-1 【版次】 1-1
市場價: ¥33.00
《高速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互連理論和設計實踐手冊》
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員必須面對當今微處理器運行速度不斷增加所帶來的挑戰(zhàn),因此,理解高速互連現(xiàn)象是不可或缺的。本書基于硬件平臺,將從基本的傳輸線理論到數(shù)字時序分析,再到高速測量技術等概念,逐一為讀者進行高速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說明并將通俗易懂的原理解釋與大量實用問題解決方案結(jié)合起來,為當前的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技術提供實踐指導。本書由3位Intel高級工程師編寫,詳細解釋常被忽略的有關數(shù)字總線上高頻效應的主題,介紹多種成熟技術和應用實例。
本書特點
●從數(shù)字角度詳細介紹基本傳輸線理論。
●理論層面的理解有助于讀者擺脫當前實踐應用的局限,進而能夠解決本書中未涉及的問題。
●書中理論適用于任何高速數(shù)字系統(tǒng)。
●書中涵蓋的所有方法都已經(jīng)應用于實際數(shù)字產(chǎn)品,且這些產(chǎn)品的大批量生產(chǎn)和銷售已經(jīng)獲得成功。
http://www.china-pub.com/computers/common/info.asp?id=26449
中國PCB論壇網(wǎng)斑竹winworm評價:
首先肯定一下,高速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中的時序設計章節(jié)是所有高速數(shù)字設計書籍中講得最清楚的,盡管Howard在書中也講到了時序,但沒有這本書中講得好。
但是,我覺得時序設計可以簡化,沒有必要搞這么復雜,很多時候,盡管已經(jīng)理解了,時序公式還是記不住,尤其是哪個量應該加,哪個量應該減,而且時序系統(tǒng)不止文中所說的2種類型,還有其它的一些變型,關鍵是要把握好時序設計的基本點,抓住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剩下的事情都好辦。
時序設計應該有一個好的設計工具,而不是靠一個簡單的時序計算表。
本書目錄:
第1章互連設計的重要性1
1?1基礎1
1?2過去和未來3
第2章理想傳輸線基本原理5
2?1PCB或MCM上的傳輸線結(jié)構(gòu)5
2?2波的傳播6
2?3傳輸線參數(shù)6
2?3?1特征阻抗7
2?3?2傳播速度、時間和距離9
2?3?3SPICE仿真中的等效電路模型10
2?4發(fā)送初始波和傳輸線反射12
2?4?1初始電波12
2?4?2多次反射14
2?4?3上升時間對反射的影響20
2?4?4電抗性負載的反射21
2?4?5消除反射的匹配方案22
2?5補充示例25
2?5?1問題25
2?5?2目標25
2?5?3計算PCB的橫截面幾何結(jié)構(gòu)25
2?5?4計算傳輸延遲26
2?5?5確定接收端波形27
2?5?6創(chuàng)建等效電路27
第3章串擾29
3?1互感和互容29
3?2電感矩陣和電容矩陣29
3?3場仿真器30
3?4串擾感應噪聲31
3?5用等效電路模型仿真串擾35
3?6串擾感應延遲時間和信號完整性變化36
3?6?1開關模式對傳輸線性能的影響36
3?6?2使用單線等效模型模擬多導線系統(tǒng)中的走線40
3?7串擾引起的阻抗變化41
3?8奇、偶模傳輸線對的匹配43
3?8?1Pi型匹配網(wǎng)絡44
3?8?2T型匹配網(wǎng)絡45
3?9串擾最小化設計45
3?10補充示例46
3?10?1問題46
3?10?2目標47
3?10?3計算串擾引起的阻抗變化和傳播速度變化的最大值47
3?10?4判斷串擾是否會導致誤觸發(fā)48
第4章非理想互連問題51
4?1傳輸線損耗51
4?1?1導線直流損耗51
4?1?2介質(zhì)直流損耗52
4?1?3趨膚效應52
4?1?4與頻率相關的介電損耗60
4?2介電常數(shù)的變化62
4?3走線彎曲63
4?4符號間干擾65
4?590°轉(zhuǎn)角效應67
4?6拓撲效應68
第5章連接器、封裝和過孔71
5?1過孔71
5?2連接器72
5?2?1串聯(lián)電感73
5?2?2并聯(lián)電容73
5?2?3連接器串擾73
5?2?4電感耦合引起的連接器引腳場效應74
5?2?5EMI76
5?2?6連接器設計指南76
5?3芯片封裝78
5?3?1常見的封裝類型78
5?3?2創(chuàng)建封裝模型81
5?3?3封裝的影響84
5?3?4最佳引腳布局88
第6章非理想回路、同步開關噪聲和功率傳輸91
6?1非理想電流回路91
6?1?1最小電感通路91
6?1?2信號通過地槽92
6?1?3切換參考面的信號94
6?1?4以電源或地為參考面的信號95
6?1?5其他非理想回路98
6?1?6差分信號98
6?2本地功率傳輸網(wǎng)絡99
6?2?1高速I/O設計中求解本地去耦需求100
6?2?2系統(tǒng)級功率傳輸102
6?2?3選擇去耦電容104
6?2?4功率傳輸系統(tǒng)的頻率響應105
6?3SSO/SSN105
第7章緩沖器建模109
7?1模型分類109
7?2基本的CMOS輸出緩沖器110
7?2?1基本操作110
7?2?2為CMOS緩沖器建立線性模型114
7?2?3為CMOS緩沖器建立行為模型119
7?3在飽和區(qū)中工作的輸出緩沖器121
7?4小結(jié)122
第8章數(shù)字時序分析123
8?1公用時鐘時序123
8?2源同步時序127
8?2?1源同步時序方程128
8?2?2根據(jù)眼圖推導源同步時序方程131
8?2?3其他源同步方案131
8?3其他總線信號傳輸技術132
8?3?1時鐘伴隨133
8?3?2時鐘嵌入133
第9章設計方法學135
9?1時序135
9?1?1最差情況時序表136
9?1?2統(tǒng)計時序表138
9?2時序度量、信號質(zhì)量度量和測試負載140
9?2?1參考電壓的不確定度140
9?2?2對參考負載進行仿真140
9?2?3延遲時間143
9?2?4延遲時間偏差144
9?2?5信號完整性145
9?3設計優(yōu)化147
9?3?1圖紙分析147
9?3?2制板分析148
9?4靈敏度分析149
9?4?1初步的趨勢分析和顯著性分析150
9?4?2有序參數(shù)掃描154
9?4?3解空間求解的第1階段155
9?4?4解空間求解的第2階段157
9?4?5解空間求解的第3階段159
9?5設計指南159
9?6參數(shù)提取160
9?7在設計系統(tǒng)時應遵循的通用經(jīng)驗方法160
第10章輻射規(guī)范和系統(tǒng)噪聲最小化163
10?1FCC輻射規(guī)范163
10?2輻射的物理原理164
10?2?1差模輻射164
10?2?2共模輻射168
10?2?3波阻抗171
10?3去耦與扼流172
10?3?1系統(tǒng)級高頻去耦173
10?3?2扼流電纜、本地電源平面和本地地平面176
10?3?3低頻去耦與地平面隔離182
10?4補充的PCB設計準則、封裝須知與引腳布局183
10?4?1高速器件和高速走線的布局183
10?4?2串擾183
10?4?3引腳布局和封裝選擇184
10?5機箱設計184
10?5?1電磁屏蔽基本知識184
10?5?2孔徑186
10?5?3諧振189
10?6時鐘頻譜擴展190
第11章高速測量技術193
11?1數(shù)字示波器193
11?1?1帶寬193
11?1?2采樣194
11?1?3其他效應196
11?1?4統(tǒng)計197
11?2時域反射計197
11?2?1TDR理論198
11?2?2測量要素199
11?3TDR的精度201
11?3?1入射寄生效應202
11?3?2探針類型203
11?3?3反射204
11?3?4接口傳輸損耗204
11?3?5電纜損耗204
11?3?6幅度漂移誤差205
11?4阻抗測量205
11?4?1阻抗的精確測量205
11?4?2TDR阻抗分析中的測量區(qū)域206
11?5奇模阻抗和偶模阻抗207
11?6串擾噪聲208
11?7傳播速度208
11?7?1長度差分法209
11?7?2Y截距法209
11?7?3TDT法209
11?8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210
11?8?1S參數(shù)簡介211
11?8?2儀器211
11?8?3單端口測量(Zo、L、C)212
11?8?4雙端口測量(Td、衰減、串擾)214
11?8?5校準217
11?8?6單端口測量校準218
11?8?7雙端口測量校準218
11?8?8校準驗證219
附錄A阻抗公式的其他特性221
附錄BGTL電流模式分析223
附錄C數(shù)字信號的頻域分量229
附錄D有用的S參數(shù)變換231
附錄E分貝的定義235
附錄FFCC輻射限制237
參考書目239
索引241
- 高速數(shù)字(8300)
- 實踐手冊(5850)
相關推薦
高速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互連理論和設計實踐手冊

RA6快速設計指南 [完結(jié)] 一般布線實踐 (下)高速信號設計注意事項

探索開源創(chuàng)新理論|2023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開源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分論壇成功召開

探索開源創(chuàng)新理論|2023 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開源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分論壇成功召開


展望開源產(chǎn)業(yè)與數(shù)字經(jīng)濟未來|2023 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開源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分論壇即將啟幕


展望開源產(chǎn)業(yè)與數(shù)字經(jīng)濟未來|2023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開源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分論壇即將啟幕


如何區(qū)分高速信號和低速信號

高速PCB布線實踐指南介紹

2020年大連理工大學《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期末試卷

高速數(shù)字電路設計中的信號反射抑制綜述

解讀放大器負載對PAE的影響-從理論到實踐


PCB高速數(shù)字設計和信號完整性分析的傳輸線理論知識詳細說明

高速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互連理論和設計實踐手冊PDF電子書免費下載

高速電路設計實踐的電子教材免費下載

高速PCB設計中高速信號與高速PCB設計須知


高速電路設計實踐PDF電子教材免費下載

高數(shù)據(jù)速率數(shù)字互連解決方案面向高速背板應用

變頻器的故障分析和解決 實踐檢驗、理論知識及維修水平


高速電路設計實踐PDF電子書免費下載

探討高速信號完整性理論和PCB仿真設計


學好電子技術關鍵是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高速電路信號完整性分析與設計—高速信號完整性的基本理論

現(xiàn)代通信的理論與實踐_吉家騮

高速數(shù)字設計_英文版

高速數(shù)字系統(tǒng)的互連完整性和散熱問題


高速數(shù)字設計_沈立譯

應用于光互連的高速誤碼儀的設計

數(shù)字邏輯電路教學實踐探討

FPGA在高速互連中的應用


高速互連 (第9版本)

基于RapidIO和存儲映射的高速互連網(wǎng)絡

高速接口互連

高速互連自測試技術的原理與實現(xiàn)

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探索

高速數(shù)字設計

高速PCB互連設計中的測試技術


CAN調(diào)度理論與實踐分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