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FC數(shù)值計算方法及基本理論
1、基本力學理論
1.1 假定
顆粒流程序PFC 采用離散單元法來模擬顆粒集合體的運動及相互作用規(guī)律,計算時PFC5.0對顆粒及顆粒之間的接觸作出如下假定:
- 顆粒本身視為剛體,不能發(fā)生變形。
- 顆粒的基本形狀用球(balls)來表示(二維為單位厚度的圓盤,三維為球)。
- 顆粒團(clumps)支持由一組卵石(pebbles)剛性連接在一起。每個顆粒團由一組重疊的卵石組成,這些卵石充當具有可變形邊界的剛體,顆粒團可以是任意形狀。
- 顆粒通過內(nèi)部的力和力矩成對接觸。接觸力學體現(xiàn)在由顆粒相互作用定律而更新的內(nèi)部力和力矩中。
- 物理接觸時使用軟接觸方法,允許剛性顆粒在接觸點處相互重疊。接觸發(fā)生在一個很小的區(qū)域(即一點),并且重疊的大小和/或接觸點的相對位移與通過力-位移定律計算出的接觸力有關。
- 顆粒接觸之間可以存在黏結(jié)強度。
- 長距離間相互作用也可以從勢能函數(shù)中推導得出。
1.2 物理和力學定律
-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施加在每一個顆粒上,不適用于墻。
- 力-位移定律:施加在每一個接觸上。
1.3 PFC模型組成
2.PFC中接觸模型的基本組成
PFC5.0軟件中提供了10種內(nèi)置接觸模型:Null(無接觸)、linear(線性接觸)、linearcbond(線性接觸黏結(jié))、linearpbond(線性平行黏結(jié))、hertz(赫茲接觸)、smoothjoint(光消節(jié)埋)和flatjoint(平節(jié)理)、hysteretic(滯后接觸)、rrlinear(抗?jié)L動線性接觸)和 burger's(伯格斯接觸)。
二、PFC入門操作及基礎知識
1、相關術(shù)語
- 呼叫(Call):在PFC中打開并執(zhí)行相應的數(shù)據(jù)文件。
- 步(Step)與循環(huán)(Cycle):步也稱為時步(Timestep)。模擬過程中,時間步長隨每個顆粒周圍的接觸數(shù)量以及瞬時剛度值而變化。也可以使用固定的時間步長。cycle 與step 等效。
- 阻尼(Damping):由于PFC使用動態(tài)松弛法,用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逼近靜態(tài)受力狀態(tài),所以必須使用阻尼模型耗散顆粒的動能,使顆粒在合理的迭代步數(shù)內(nèi)達到穩(wěn)定的運動狀態(tài)。PFC中的阻尼模型有:黏性阻尼(Viscous Damping)、局部非黏性阻尼(Local Non-viscous Damping)和聯(lián)合阻尼(Combined Damping)等。
- 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
①使用墻作為邊界。
②使用顆粒作為邊界。
③使用周期性邊界。 - 初始條件(Initial Conditions)
- ID號(ID Number)
- 范圍(Range)
- 不平衡力(Unbalanced Force)
- 靜態(tài)求解(Static Solution)與動態(tài)求解(Dynamic Solution)
- 孔隙率(Porosity)
- 應力(Stress)、應變(Strain)和應變率(Strain Rate)
- 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
- 圖例(Legend)
- 單元(Zone)
- 單位系統(tǒng)(System of Units)
2、國際單位制
2.1 基本單位
物理量 | 單位 | 符號 |
---|---|---|
長度 | 米 | m |
重量 | 千克 | Kg |
時間 | 秒 | s |
電流 | 安培 | A |
溫度 | 開爾文 | K |
物質(zhì)的量 | 摩爾 | mol |
發(fā)光強度 | 坎德拉 | cd |
2.2 導出單位及換算
物理量 | 換算方式 |
---|---|
頻率 | 1Hz = 1 s^(-1) |
力 | 1N = 1Kg·m/s^2 |
壓力、應力 | 1Pa = 1N/m^2 |
能量、功 | 1J = 1N·m |
3、模型組件及命令
3.1 圓盤/球單元(Balls)
序號 | 命令 | 含義 |
---|---|---|
1 | ball attribute | 設置球的屬性值(固有屬性) |
2 | ball create | 創(chuàng)建單個具有指定屬性的球 |
3 | ball delete | 刪除球 |
4 | ball distribute | 生成重疊的球 |
5 | ball export | 導出球 |
6 | ball extra | 設置球額外變量 |
7 | ball fix | 固定球的速度 |
8 | ball frcc | 釋放球的速度 |
9 | ball generate | 生成不重疊的球 |
10 | ball group | 設置球組名稱 |
11 | ball history | 記錄球歷史數(shù)據(jù) |
12 | ball initialize | 修改球?qū)傩?/td> |
13 | ball list | 列出球信息 |
14 | ball property | 設置球表面屬性 |
15 | ball result | 修改球邏輯結(jié)果 |
16 | ball tolerance | 設置接觸響應閾值 |
17 | ball trace | 添加球軌跡 |
18 | hist ball | 與ball history相同 |
19 | list ball | 與ball list相同 |
20 | trace ball | 與ball trace相同 |
3.2 顆粒團(Clumps)
序號 | 命令 | 含義 |
---|---|---|
1 | clump attributc | 設置顆粒團屬性值 |
2 | clump creatc | 生成單個顆粒團 |
3 | clump delete | 刪除顆粒團和/或鵝卵石 |
4 | clump distribute | 生成重疊的顆粒團 |
5 | clump export | 導出顆粒團 |
6 | clump extra | 設置顆粒團的額外變量 |
7 | clump fix | 固定顆粒團的速度 |
8 | clump free | 釋放顆粒團的速度 |
g | clump generate | 生成不重疊的顆粒團 |
10 | clump group | 指定顆粒團的名稱 |
11 | clump history | 記錄顆粒團的歷史數(shù)據(jù) |
12 | clump initialize | 修改顆粒團集屬性 |
13 | clump list | 列出顆粒團信息 |
14 | clump order | 設置轉(zhuǎn)動EOM順序 |
15 | clump propcrty | 設置顆粒團表面屬性 |
16 | clump replicate | 從模板創(chuàng)建一個顆粒團 |
17 | clump result | 修改顆粒團結(jié)果邏輯的用法 |
18 | clump rotate | 旋轉(zhuǎn)顆粒團 |
19 | clump scale | 調(diào)整顆粒團比例 |
20 | clump template | 創(chuàng)建顆粒團模板 |
21 | clump tolerance | 設置顆粒團接觸響應閾值 |
22 | clump trace | 添加一個顆粒團或卵石的追蹤 |
23 | history clurmp | 添加一個顆粒團歷史 |
24 | list clump | 列出顆粒團信息 |
25 | trace clump | 添加一個顆粒團或卵石的追蹤 |
3.3 墻(Wall)
序號 | 命令 | 含義 |
---|---|---|
1 | wall activeside | 指定有效面 |
2 | wall addfacet | 在墻上添加一個面 |
3 | wall attribute | 設置墻的屬性值 |
4 | wall convcyor | 為墻分配一個旋轉(zhuǎn)的輸送帶速度 |
5 | wall create | 以頂點創(chuàng)建墻 |
6 | wall delete | 刪除墻璧和面 |
7 | wall export | 導出墻 |
8 | wall extra | 設置墻或面的額外變量 |
9 | wall generate | 生成具有指定形狀的墻 |
10 | wall group | 指定墻和面組名稱 |
11 | wall history | 記錄墻的歷史數(shù)據(jù) |
12 | wall import | 導人墻 |
l3 | wall initialize | 修改墻屬性 |
14 | wall list | 墻列表 |
15 | wall property | 設置墻面的表面屬性 |
16 | wall resolution | 修改接觸分辨率 |
17 | wall result | 修改墻結(jié)果邏輯的用法 |
18 | wall rotate | 旋轉(zhuǎn)墻 |
19 | wall servo | 墻伺服提供了控制平移的功能 |
20 | wall tolerance | 設置接觸響應閾值 |
3.4 分面(Facet)
PFC 5.0中的模型由通過力學接觸相互作用的主體組成。墻(wall)是由n個三角形分面(Facet)組成的主體。每個分面都是一個部件(piece)。
3.5 接觸與接觸模型
(1) 接觸(Contact)
接觸是描述單元間相互作用的接觸力與相對位移的關系,包括法向接觸力與法向位移之間的關系,以及切向位移與切向力之間的關系。PFC 5.0中提供了5種接觸類型:ball-ball、ball-facet、ball-pebble、pebble-pebble和 pebble-facet。
序號 | 命令 | 含義 |
---|---|---|
1 | contact activate | 更改接觸生效標志 |
2 | contact extra | 設置接觸額外屬性 |
3 | contact group | 指定接觸組名稱 |
4 | contact group behavior | 指定接觸的組 |
5 | contact history | 添加接觸的歷史記錄 |
6 | contact inhibit | 禁止指定范圍內(nèi)的接觸 |
7 | contact list | 列出接觸信息 |
8 | contact method | 調(diào)用接觸 |
9 | contact model | 分配接觸模式 |
10 | contact property | 分配接觸屬性 |
11 | list contact | 列出接觸信息 |
(2)接觸模型(Contact Constitutive Models)與接觸模型分配列表(CMAT)
PFC 5.0中提供了10種內(nèi)置接觸模型。采用接觸模型分配表(CMAT)來控制接觸模型的分配、對接觸參數(shù)的賦值以及根據(jù)接觸的距離決定接觸是否激活。CMAT控制接觸在模型中的分配,還有它們的屬性和相應的接觸方式,相關命令見下表。
序號 | 命令 | 含義 |
---|---|---|
1 | CMAT add | CMAT創(chuàng)建命令 |
2 | CMAT apply | CMAT分配命令 |
3 | CMAT default | 默認CMAT |
4 | CMAT list | 列出CMAT |
5 | CMAT modify | 修改CMAT |
6 | CMAT remove | 移除CMAT |
(3)領域(Domain)
所有組分(球、墻等)都應該在領域內(nèi),領域必須在其他組分創(chuàng)建之前建立。
- Stop,(默認)組分的行心如果位于領域外,則速度和角速度會被清零。
- Reflect,速度會變成相反,旋轉(zhuǎn)速度不變。不過這個指令慎用,容易產(chǎn)生不穩(wěn)定。
- Destroy,超過領域直接刪除。
- Periodic,如果超出,則會在另一邊重現(xiàn)。
-
PFC
+關注
關注
47文章
1021瀏覽量
108303 -
顆粒
+關注
關注
0文章
30瀏覽量
8505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LABVIEW 簡單實用的數(shù)值平均值計算方法
快脈沖傳輸線分布電容補償模型和計算方法
變壓器的理論基礎與通用計算方法

電磁場數(shù)值計算方法及電磁鐵的設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