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場效應管)基本電路
1. 電流鏡
?
?
電流鏡的作用是無論外輸入電壓遇到波動還是大范圍變化,電流鏡的輸出電流總保持不變。Q1和Q2均工作在飽和區(qū),且具有相等的柵源電壓的相同晶體管傳輸相同電流,即 Iin=Iout。
理想電流鏡的特征是VGS一樣,VDS可以不一樣(必須> VGS- VTH),零輸入阻抗,高輸出阻抗。
(a)線性電流鏡:若調整MOS參數(shù),可按比例復制輸出電流:(忽略溝道長度調制)
?
?
(b)共源共柵電壓源:為了抑制溝道長度調制,采用該結構可是底部晶體管免受Vp影響。
注意:PMOS和NMOS對噪聲的貢獻隨它們的跨導正比例增加,因此出現(xiàn)噪聲和輸出擺幅之間的折中關系。
(c)級聯(lián)電流鏡:該結構會提高輸出電阻,減小了M2漏極電壓的變化,從而減小了輸出電流隨Vp的變化。但是為保證M3,M2處于飽和區(qū),Vp的工作電壓較大,從而使得與該結構相連的放大器輸出電壓擺幅下降。該結構在單級放大器實現(xiàn)低頻大增益的時候是很有用的。
2. 帶有源負載的共源放大器(較為常用)
?
?
(a)電流鏡作負載的共源極電路:在該電路中,電流鏡作為有源負載,充分利用非線性,大信號晶體管電流和電壓關系,提供偏置電流,實現(xiàn)小信號高阻抗輸出,從而在沒有大直流電壓降的情況下實現(xiàn)更大的電壓增益。
(b)MOS二極管連接做負載的共源極電路:M2共源極接入,漏極和柵極短接,MOS管相當于二極管具有鉗位作用,作為M1的有源負載,最終增益是
?
?
(c)電流源做負載的共源極電路
3. 帶有源負載的共漏放大器(源極跟隨器)
?
?
(a)帶電流鏡的共漏放大器:在該電路中,Q1按共漏極接入,Q2,Q3為其提供偏置電流;該電路電壓增益<1,但可以產生電流增益;當Vin>VTH時,經常被用來做電壓緩沖器。
(b)帶電流源的共漏放大器:
?
?
4. 帶電流鏡的共柵極放大器
?
?
可以提供電壓增益,當放大器有一個大的小信號負載電阻時,輸入電阻會變得很大。
5. 級聯(lián)增益放大電路
?
?
(a)共源共柵級放大電路(伸縮級聯(lián)):Q2共柵極,Q1共源極接入,前者減小了后者的Vds的變化;輸出阻抗較大,單級增益較大;同時限制了通過輸入驅動晶體管的電壓,減小了短通道效應,即可以處理更高的輸出電壓;
但是缺點是為了保持器件處于有源狀態(tài),即要保持Q2源極和漏極間的電壓(Vb>Vin+VGS2-VTH1,同時滿足Vout>Vin-VTH1+VGS2-VTH2),輸出電壓被限制在一個很窄的范圍內。兩個晶體管共享同一電流,功耗較小。
(b)共源共柵級放大電路(折疊級聯(lián)):可提供更大的輸出電壓波動,總偏置電流較大,功耗較大。
6. MOS差分對電路
?
?
(a)理想差分電路中,共模響應應為0,(取決于尾電流源的輸出電阻和電路的不對稱性),放大差模信號。共模抑制比(CMRR)即為放大器對差模信號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與對共模信號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之比。
(b)采用NMOS提供尾電流Ibias。Vin,CM增加,M3導通,處于線性區(qū),漏極電流持續(xù)變化;
Vin,CM足夠大時,滿足Vin,CM>=VGS1+VGS3-VTH3,M3進入飽和區(qū),兩條支路電流分別為Ibias/2,此時該電路正常工作狀態(tài),此時若要保證M1,M2都處于飽和區(qū),每條之路的輸入范圍為:
?
?
8. 邏輯門電路
?
?
反相器 與非門(兩輸入) 或非門(兩輸入) 傳輸門
運算放大器電路
一級運放
?
?
(a)套筒式共源共柵運放電壓增益較大,為
?
輸出擺幅相對較小,為
?
?
設計時,應要確定輸入共模電平,PMOS,NMOS共源共柵管的柵極偏置電壓。共源共柵器件產生的噪聲可以忽略。
(b)折疊式共源共柵運放
?
?
相較于套筒式,電壓擺幅大,輸入輸出可短接(提供差動負反饋),輸入共模范圍大,共模電平可接近VDD(NMOS)或GND(PMOS),但是增益小2~3倍,功耗較大,極點頻率較低,噪聲較大。
因此設計時,只需嚴格確定PMOS,NMOS共源共柵管的柵極偏置電壓。雖然該器件產生的噪聲比套筒式的更大,但仍然可以忽略。
2. 兩級運放
?
?
兩種經典的二級運放圖。多級運放的輸出阻抗較大,因此驅動能力較強,輸出擺幅也較大;且噪聲主要由第一級決定,因為第二級以后的噪聲在參照主要輸入時,要除以前級的增益。
(a)第一個放大電路尾電流源M7,M8是二級放大的負載,兩管的長度主要考慮的是運放的增益,是若要運放的增益較大,可適當增加兩管的溝道長度,提升本征增益;其次是若較長的長度會減小1/f噪聲。兩管的寬度考量點有兩處,一是晶體管長度,若寬長比過小,會過大,從而使運放輸出擺幅變小;二是寄生電容,若寬度過大,會在mos管輸出端引入較大的寄生電容,降低次極點的頻率,從而降低運放的增益帶寬積,同時也會降低相位裕度,不過如果有零極點補償,可減小寄生電容的影響。
M3,M4作為一級放大的負載的參數(shù)設置和M7,M8類似,額外需要考慮的一點是通常M3,M4的柵極接入共模負反饋的輸出,若尺寸過大,會帶來較大的寄生電容,從而影響共模反饋部分的頻率響應(減小相位裕量),降低其穩(wěn)定性。
M5,M6是二級放大電路,其尺寸會極大的影響整個電路的環(huán)路帶寬,由于M7,M8的作用,流過M5,M6的電流是恒定值,從而使得放大mos管的尺寸變化較大地影響第二級的放大增益,若尺寸過大會導致密勒補償使主極點頻率降得非常低,增益帶寬積就會減小;同時若溝道長度設置太小,低頻增益會降低,增益帶寬積又會變得特別大,因此該兩管尺寸設置需折中考慮。
(b)第二個電路一級放大采用套筒式結構,XY兩點上方PMOS電流源采用共源共柵結構,二級采用共源級放大電路。
3. 共模反饋(CMFB)
?
?
電路的失配使電路產生共模誤差,進而影響晶體管的工作狀態(tài)(脫離飽和區(qū)),CMFB可以檢測出共模電平,并將其與同一個參考電壓Vcm(通常為電源電壓的一半)進行比較,將誤差送回放大器偏置網絡。MC2,MC3是一對輸入差分對,一般情況下為了使增益較大,會將其尺寸設大,但是過大會降低CMFB相位裕量。MC4,MC5采用二極管有源負載形式,使整個誤差放大器的增益被限定在一個較小值內,提高環(huán)路穩(wěn)定性。
4. 穩(wěn)定性分析
1. 反饋系統(tǒng)中存在潛在不穩(wěn)定性
單極點系統(tǒng)是穩(wěn)定的
雙極點系統(tǒng)是穩(wěn)定的,但是相位裕度不大
三極點(及以上)系統(tǒng)是不穩(wěn)定,需要相位補償。相位裕度達到60°,可以兼顧穩(wěn)定性和瞬態(tài)反應速度
2. 兩級運放的米勒補償
一般情況下,要使某一個頻率點的幅值增加就要在該點補極點,若要減小,則在該頻率點補零點。
增加密勒電容,以一個中等電容(1pF左右)建立一個低頻極點,形成極點分裂效應
事實上由于密勒補償?shù)淖饔茫糯箅娐分械挠性簇撦d的尺寸變化并不會對運放的頻率響應造成太大的影響。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