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伊人亚洲|最近国产中文炮友|九草在线视频支援|AV网站大全最新|美女黄片免费观看|国产精品资源视频|精彩无码视频一区|91大神在线后入|伊人终合在线播放|久草综合久久中文

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nèi)不再提示

盤點英偉達24年來最差的五款GPU

半導體產(chǎn)業(yè)縱橫 ? 來源:半導體產(chǎn)業(yè)縱橫 ? 2024-01-04 17:06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英偉達GPU也可能失敗。

盡管英偉達和AMD(以及2006年之前的ATI)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圖形領域的霸主地位,但很明顯,這個綠色巨人通常占據(jù)上風。但是,盡管英偉達有著良好的業(yè)績和賺錢的能力,該公司還是推出了大量糟糕的GPU。外媒Tom's Hardware對英偉達 24年來最差的五款GPU進行了排名。

5 - GeForce RTX 3080

2016年,英偉達憑借其GTX 10系列輕松領先于AMD,到2020年,英偉達仍然能夠保持領先地位。由于RTX 20系列忽略了傳統(tǒng)的柵格化性能,轉而注重當時小眾的光線追蹤和人工智能驅動的分辨率升級,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復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英偉達第一次陷入困境。

英偉達為RTX 30系列設計的是Ampere架構,它解決了基于Turing的RTX 20系列芯片的許多問題。英偉達從臺積電的12納米工藝(本質(zhì)上是16納米節(jié)點,但可以制造大芯片)升級到三星的8納米工藝,這意味著增加了額外核心的密度,提高了效率。Ampere還將專用的整數(shù)執(zhí)行單元設置為浮點加整數(shù)單元,這意味著它可以根據(jù)工作負載,以整數(shù)性能換取額外的浮點計算。英偉達將這一變化宣傳為核心數(shù)量和TFLOPS的大幅增加,這其實有點誤導。

英偉達于2020年9月推出了RTX 3080和3090,搶占了AMD RDNA 2驅動的RX 6000系列。699美元的3080和1499美元的3090差不多,在光線追蹤和非光線追蹤游戲中都比RTX 2080 Ti快得多。AMD售價649美元的RX 6800 XT和RX 6800于去年11月上市,RX 6900 XT于去年12月上市,雖然它們在非光線追蹤場景下確實與3080和3090持平,但在光線跟蹤功能方面落后,而且它們也缺乏像DLSS這樣的分辨率升級版。

Tom's Hardware最初給3080打分4.5星(滿分5星),所以你可能想知道它怎么會出現(xiàn)在這個列表上。這歸結為發(fā)行日后發(fā)生的一切。3080最直接的問題是,無法以建議零售價(MSRP)買到它,而問題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新冠疫情引起的GPU短缺,然后被加密貨幣礦工推高至遠高于1500美元的價格,這大大加劇了問題。即使在2022年初技術上結束了短缺,也幾乎沒有3080 10GB的價格低于699美元。

與此同時,高端的RX 6000顯卡,如6800 XT,以低于建議零售價的價格解決了GPU短缺問題。從去年到今年,6800 XT的建議零售價一直低于649美元,而現(xiàn)在它的全新售價還不到500美元。AMD現(xiàn)在也有FSR2,它與DLSS不完全匹配,但它是一個可行的分辨率升級和幀生成的替代方案。RTX 30卡甚至不能獲得DLSS 3幀生成,而必須依賴FSR 3幀生成。

此外,RTX 30系列還有更廣泛的問題。除了3060 12GB和3090 24GB VRAM外,幾乎每個30系列卡的內(nèi)存都比應有的要少得多。在發(fā)布當天一切都很好,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大多數(shù)RTX 30系列卡就是沒有足夠的內(nèi)存,特別是在最新的游戲中。然后是RTX 3050,這是該系列中最低端的一款,建議零售價為249美元,實際價格為300美元或更多。與109美元的GTX 1050相比;僅僅兩代,英偉達就將其GPU的最低價格提高了140美元。

即使沒有GPU短缺,RTX 30系列似乎從一開始也注定要失敗,因為它的內(nèi)存有限,在光線追蹤和分辨率提升方面的優(yōu)勢也很小。極端的零售價格足以使RTX 3080及其大多數(shù)同類卡成為英偉達最糟糕的卡,并直接導致英偉達提高其下一代部件的價格。

4 - GeForce RTX 4060 Ti

將半年前出現(xiàn)的GPU稱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GPU可能還為時過早,但RTX 4060 Ti不僅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顯卡,而且它是整個RTX 40系列及其所有問題的縮影。

英偉達之前的RTX 30 GPU遇到了來自AMD RX 6000系列的真正競爭對手,尤其是在中端市場。雖然RTX 3060 12GB的性能非常好,這要歸功于它增加的VRAM容量,但高端的RTX 3060 Ti和3070 GPU只有8GB,即使在GPU短缺結束后,價格也沒有特別引人注目。一個(上)中檔RTX 40系列GPU可以平衡競爭環(huán)境。

RTX 4060 Ti確實有一些可取之處:它比30系列卡的能效要高得多,它使用了小型AD 106芯片,其密度是RTX 3070和RTX 3060 Ti內(nèi)部GA104芯片的三倍。但4060 Ti有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與內(nèi)存有關。

4060 Ti有兩種型號:一種是8GB的VRAM,另一種是16GB的。這款GPU的8GB型號甚至存在問題,因為它的性能非常接近已經(jīng)存在內(nèi)存容量問題的3070。所以,顯然你應該買16GB的,以確保其經(jīng)得起未來的考驗,不過16GB的要多花100美元。對于4060 Ti,英偉達基本上是在告訴你,你需要花499美元而不是399美元來確保你的顯卡100%正常運行。

4060 Ti在其他方面也走了捷徑,尤其是在內(nèi)存帶寬方面。英偉達給了這款GPU一個很小的128位內(nèi)存總線,是3070和3060 Ti上256位總線的一半,這導致4060 Ti上的帶寬只有288GB/s,而上一代的帶寬是448GB/s。此外,4060 Ti有8個而不是16個PCIe通道,這應該沒有太大關系,但它仍然是更小氣的。更大的L2緩存有助于解決帶寬問題,但也僅限于此。

最后,RTX 4060 Ti基本上只是一個RTX 3070,幾乎沒有任何額外的性能,良好的效率,并支持DLSS 3幀生成。當然,8GB版售價399美元,而不是499美元(現(xiàn)在約為449美元),但它也會遇到3070版本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意味著你可能只需要購買16GB的型號,它的價格與即將推出的3070相同。不管怎樣,都需要妥協(xié)。

RTX 4060 Ti并不是唯一糟糕的,它與RTX 40系列中看到的整體情況相呼應。到目前為止,這是英偉達最昂貴的GPU系列,從299美元起的RTX 4060到1599美元起的RTX 4090(通常要貴得多)。4060 Ti并不是唯一具有爭議內(nèi)存設置的40系列顯卡,因為英偉達最初計劃將RTX 4070 Ti作為RTX 4080 12GB推出。即使更換了名稱并降價100美元,這款顯卡也需要在這個列表中提及。但坦率地說,幾乎所有RTX 40系列的GPU(除了光環(huán)RTX 4090)都覺得價格過高,而且2022年及以后配備的內(nèi)存不足。

用戶想從RTX 40系列中得到的,也是英偉達應該提供的,是每層都有一個64位的更寬的接口,每層都有4GB的內(nèi)存——除了RTX 4090,也許還有一個8GB的RTX 4050。如果它們是帶有192位總線的12GB卡,用戶對4060和4060 Ti的大多數(shù)抱怨都會消失。4070和4070 Ti也是如此:16GB和256位總線將使它們成為更好的GPU。RTX 4080和即將推出的RTX 4080 Super應該是320位20GB。更高的內(nèi)存配置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價格上漲是合理的,但英偉達卻提高了價格并削減了內(nèi)存接口寬度。它提醒了我們這個列表中的下一個條目……

3 - GeForce RTX 2080和Turing

在推出GTX 10系列后,英偉達在游戲圖形領域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在整個產(chǎn)品堆棧中,AMD幾乎無法與英偉達的超級高效GPU競爭,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領域。當英偉達取得巨大的領先優(yōu)勢時,它通常會跟進推出新的GPU,這些GPU會在現(xiàn)有顯卡的基礎上進行真正的升級。在Turing架構發(fā)布之前,社區(qū)對Jensen Huang和他的團隊所做的工作感到興奮。

2018年夏天,英偉達終于公布了其20系列GPU——它們不是GTX 20系列,而是以RTX 20系列亮相,這個名字的改變意味著英偉達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實時光線追蹤顯卡。光線追蹤在過去和現(xiàn)在都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成就,被稱為圖形學的“圣杯”。這項技術已經(jīng)應用到游戲GPU中,有望在保真度和真實感方面帶來一場革命。

但后來人們開始閱讀細則。讓我們明確一點:與此列表中的任何其他GPU相比,這確實是RTX 20系列的全部產(chǎn)品受到指責的地方。

首先是價格問題:這些顯卡非常昂貴(在很多方面比當前40系列的定價還要貴)。RTX 2080 Ti首發(fā)價1199美元?在此之前,使用單個顯卡的頂級英偉達游戲顯卡從未達到過四位數(shù),除非你想算上Titan Xp。RTX 2080比即將推出的GTX 1080 Ti更貴。英偉達還比第三方版本早一個月發(fā)布了創(chuàng)始人版顯卡,價格溢價為50至200美元——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溢價并沒有真正消失。

此外,光線追蹤確實很酷,但當RTX 20系列發(fā)布時,幾乎沒有游戲支持它。并不是所有游戲開發(fā)者都可以突然從傳統(tǒng)方法轉向光線追蹤,從而忽略95%的游戲硬件市場。這些GPU真的值得購買嗎,或者人們應該完全跳過20系列?

RTX 2080 Ti由于是一個巨大的GPU,比GTX 1080 Ti快得多。然而,RTX 2080只能與1080 Ti相提并論,它們名義上是相同的價格。而且,2080的內(nèi)存少了3GB。RTX 2070和RTX 2060表現(xiàn)稍好一些,但它們沒有像之前的GTX 1070和GTX 1060那樣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改進,并且再次將代定價提高了100美元。2018年提供光線追蹤的游戲《戰(zhàn)地5》即使在RTX 2080 Ti上運行也非常糟糕:在我們的1080p測試中,它只能獲得平均100 FPS。需要明確的是,2080 Ti被宣傳為4K游戲GPU。

但是,建立光線追蹤游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需要時間,而英偉達已經(jīng)宣布了另外10款將支持光線追蹤的游戲。其中一款游戲被取消了,剩下的9款游戲中有7款添加了光線追蹤。然而,其中一款游戲只在Xbox Series X/S版本中添加了光線追蹤功能,另外兩款是亞洲的MMORPG。即使是英偉達的光線追蹤寵兒原子之心(Atomic Heart)也在2023年初最終推出時跳過了光線追蹤,距離最初的RT技術演示視頻已經(jīng)過去了五年。

當英偉達后來推出GTX 16系列時,整個RTX品牌也陷入了更加混亂的局面,從GTX 1660 Ti開始,使用相同的Turing架構,但沒有光線追蹤或張量核。如果RT是未來,每個人都應該加入這一潮流,那么英偉達為什么要退縮呢?我們只能想象英偉達在假設的GTX 1680 / 2020上能做些什么:更小的芯片尺寸,所有的光柵化性能,沒有任何額外的東西。

為了給英偉達一些信任,它至少嘗試通過推出2080、2070和2060的“超級”型號來解決20系的定價問題。這些都提供了更好的性價比(盡管2080 Super基本上毫無意義)。然而,這也表明最初的RTX 20系列GPU并不貴,因為生產(chǎn)成本——畢竟,它們使用相對便宜的GDDR6內(nèi)存,并在臺積電的12nm節(jié)點上制造,基本上是16nm,但能夠為2080 Ti制造大芯片。AMD在2019年的RDNA / RX 5000系列中轉向了臺積電7nm。RTX 20系列之所以昂貴,可能只是因為英偉達相信它們會以這樣的價格出售。

事后看來,RTX 20系列中真正的“圣杯”是深度學習超級采樣(簡稱DLSS),它與今天的AI爆發(fā)相吻合。雖然DLSS的起步并不順利——就像光線追蹤一樣,很多承諾都被打破了,質(zhì)量也不是很好——但今天這項技術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500多款游戲中,效果非常好。英偉達應該更重視DLSS而不是光線追蹤。即使在今天,只有37%的RTX 20系列用戶支持光線追蹤,而68%的用戶使用DLSS。它應該是DTX而不是RTX。

2 - GeForce GTX 480:Fermi第一輪未能交付

雖然英偉達在2000年代末曾經(jīng)是第一名,但在2009年,該公司的桂冠輸給了最近被AMD收購的ATI。HD 5000系列是在英偉達自己的下一代GPU準備就緒之前推出的,HD 5870是自Radeon 9700 Pro以來第一款獲勝的ATI旗艦產(chǎn)品。英偉達也不甘落后,它將在2010年初推出全新的顯卡。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英偉達和AMD/ATI在處理GPU方面有多么不同。英偉達專注于在較老的節(jié)點上制造大量的芯片,這既便宜又高產(chǎn),而ATI則在HD 3000系列上轉向更先進的工藝上使用更小的芯片,并將這種設計策略保持到HD 5000系列。英偉達即將推出的代號為Fermi的GPU將和上一代一樣大,不過這一次英偉達將在工藝上與上一代相當,使用臺積電的40nm工藝,就像HD 5000陣容一樣。

2010年3月推出的旗艦產(chǎn)品GTX 480大獲成功。在評測中,它輕松擊敗了HD 5870。高端的HD 5970仍然是最快的顯卡,但它在CrossFire中使用了兩個顯卡,這并不總是一致的。但GTX 480售價499美元,遠高于售價約400美元的HD 5870。英偉達的旗艦產(chǎn)品總是收取溢價,所以這次也沒有太大不同……除了一件事:權力。

英偉達的旗艦產(chǎn)品從來都不是特別高效,但GTX 480卻令人難以置信。它的功耗約為300瓦,與雙GPU HD 5970相當。相比之下,HD 5870的功耗僅為200瓦,這意味著480的功耗高出50%,性能可能提高10%到20%。這要追溯到GTX 280之前的236瓦的紀錄,對于旗艦來說仍然相對較高。

當然,功率會轉化為熱量,而GTX 480也是一個超級熱的GPU。諷刺的是,參考冷卻器看起來有點像一個燒烤架,480被嘲笑為“它應該被燒烤的方式”,諷刺英偉達的“它應該被玩的方式”游戲贊助,以及像在GTX 480上煮雞蛋的表情包視頻。對于英偉達的營銷人員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時機。

最終,困擾GTX 400系列的問題被證明是困難的,以至于英偉達在半年后用重新設計的Fermi架構替換了GTX 500系列。新款GTX 580的功耗仍然在300瓦左右,但比480快了10%,而500系列的其他產(chǎn)品的效率總體上優(yōu)于400系列。

英偉達在400系列上確實搞砸了——如果做得很好,不可能在半年內(nèi)更換整個產(chǎn)品堆棧。AMD在整個顯卡市場的份額非常接近于超越英偉達,這是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從未發(fā)生過的事情。盡管Fermi失敗了,但英偉達賺的錢仍然比AMD多,所以至少它不是絕對的災難。它還為重新關注效率鋪平了道路,使下一代英偉達GPU的性能大大提高。

1 - GeForceFX 5800 Ultra

在1999年推出首款GeForce 256的GeForce品牌之后的幾年里,英偉達取得了連勝。它的最后一個競爭對手是加拿大顯卡公司ATI Technologies,盡管該公司仍有一些競爭,但英偉達連續(xù)幾代都取得了勝利。然后ATI在2002年用Radeon 9700 Pro改變了游戲規(guī)則,由于其破紀錄的芯片尺寸,GeForce 4系列被淘汰。

毫無疑問,英偉達會用它的大型GPU進行反擊,這款GPU可能在9700 Pro之前就已經(jīng)在開發(fā)了。然而,如果英偉達對制造大尺寸的芯片有任何疑問,ATI就會打消他們的疑慮。此外,考慮到ATI在Radeon 9000系列上的巨大領先優(yōu)勢,英偉達實際上沒有太多選擇。但隨著英偉達轉向130納米節(jié)點,而9700 Pro則在150納米節(jié)點上,英偉達無疑擁有巨大的技術優(yōu)勢。

2003年初,英偉達推出了GeForce FX 5800 Ultra,價格與9700 Pro相同,僅為399美元,具有競爭力。然而,5800 Ultra只是部分成功地奪回了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更高的分辨率下。這是因為5800 Ultra的內(nèi)存帶寬只有16GB/s,遠低于9700 Pro的近20GB/s。

還有一個問題是各向異性濾波看起來不是很好,這進一步削弱了5800 Ultra應該擁有的性能領先優(yōu)勢。這是一個驅動程序的問題(那時驅動程序對視覺質(zhì)量非常重要),盡管這意味著它是可以修復的,但它仍然是一個問題。

然后是電力消耗。盡管75瓦左右的功耗在今天看來很奇怪,但在當時,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字。相比之下,在我們的測試中,9700 Pro的功率僅為54瓦,因此它的效率比英偉達的新旗艦產(chǎn)品高出近50%。那噪音呢?“像吸塵器一樣”,根據(jù)20年前的評論,其他人稱之為吹葉機。

半年后,英偉達迅速推出了更新、改進的旗艦產(chǎn)品GeForce FX 5900 Ultra。這款新的GPU擁有27GB/s的帶寬,固定的驅動程序,以及更合理的60瓦左右的功耗。英偉達確實將價格提高了100美元,但考慮到英偉達也提高了其在性能上的領先優(yōu)勢,這是很公平的,盡管與此同時,Radeon 9800 Pro已經(jīng)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GTX 400系列并不是第一款以微弱優(yōu)勢從ATI手中奪回性能領先優(yōu)勢的英偉達GPU,同時還存在功耗問題,并在半年后被替換。但GeForce FX 5800 Ultra之所以排在第一(還是最后)的位置,是因為它在一個更先進的過程中,但仍然與9700 Pro有很大的差距。對于英偉達的工程師們來說,那一定是一個非常丟臉的時刻。

不光彩之舉:專利技術廢話

英偉達不僅僅是一家硬件公司,它也有軟件。而英偉達似乎最喜歡做的是讓它的硬件+軟件生態(tài)系統(tǒng)變得封閉。該公司已經(jīng)推出了大量只適用于英偉達硬件的功能,有時只適用于特定類型的英偉達硬件。如果這還不夠糟糕的話,這些功能的壽命也往往與谷歌的許多產(chǎn)品和項目相當。

我們知道有時候一家公司想要用新技術推動市場前進,但這些技術應該是游戲開發(fā)者和圖像專業(yè)人士想要的,而不僅僅是任意的供應商鎖定的解決方案——DXR就是這種方法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幾乎下面每一項都可以作為開放標準來完成;英偉達只是利用其市場份額試圖避免走這條路。

SLI: SLI是一種允許兩個(或更多)GPU渲染游戲的技術,最初由破產(chǎn)的3dfx推出,隨后被英偉達收購。理論上,這意味著性能翻倍,但它依賴于良好的驅動程序支持,容易出現(xiàn)幀卡頓和視覺故障,并且消耗大量功率。多年來,它一直是英偉達主流GPU的主要產(chǎn)品,但在2020年,RTX 30系列實際上已經(jīng)停產(chǎn)。RIP SLI和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承諾提高多個GPU的性能。

PhysX: PhysX是為游戲制作的物理軟件,最終落入Ageia手中。該公司創(chuàng)建了物理處理單元(或PPU)卡來加速PhysX的使用,而PhysX通常在CPU上運行。英偉達在2008年收購了Ageia,并直接將PhysX支持添加到其GeForce GPU中,英偉達大力說服用戶購買額外的顯卡來加速PhysX。

然而,很多人并不喜歡GPU加速的物理,包括傳奇游戲開發(fā)者John Carmack,他認為物理應該屬于CPU。他的觀點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因為PhysX最終面向CPU開放,然后成為開源,但自《蝙蝠俠:瘋人院》以來,它就沒有真正用于GPU。PhysX,至少作為一項專利技術,已經(jīng)過時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擺脫。

3D視覺:2009年首次亮相,3D視覺試圖利用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3D視覺熱潮。它有兩個部分:在DirectX游戲中實現(xiàn)立體視覺的驅動程序,以及可以產(chǎn)生3D效果的眼鏡。盡管我們認為3D視覺可能是“游戲的未來”,但事實證明人們并不喜歡3D,對3D的熱情在2010年代早期到中期逐漸消退。3D Vision一直舉步維艱,直到2019年才被砍掉。

G-Sync: G-Sync于2013年首次問世,是一款安裝在游戲顯示器上的硬件,可以動態(tài)改變刷新率以匹配幀率,從而防止屏幕撕裂。雖然這是V-Sync的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但G-Sync顯示器非常昂貴,而且該功能不能與AMD GPU一起使用。

與此同時,Vesa的Adaptive Sync和AMD的FreeSync(基于自適應同步)做了同樣的事情,而且沒有額外的成本,這使得G-Sync對英偉達用戶來說客觀上是一個更糟糕的解決方案。2019年,英偉達終于允許其用戶使用自適應同步和FreeSync顯示器,并為基于自適應同步的顯示器推出了G-Sync兼容品牌,這些顯示器可以在英偉達和AMD卡上運行?,F(xiàn)在仍然有專有的G-Sync顯示器,但它們幾乎都是高端型號,似乎代表著一個即將消亡的品種。

VXAO:基本上是一個高端版本的環(huán)境遮擋,可以創(chuàng)建更逼真的陰影。然而,VXAO非常依賴GPU,只參與了兩款游戲,2016年的《古墓麗影:崛起》和2018年的《最終幻想15》。實時光線追蹤技術的出現(xiàn)讓VXAO變得多余,盡管它基本上一問世就被廢棄了。

DLSS:深度學習超級采樣是RTX GPU的首要功能之一,盡管它非常出色并且運行良好,但它仍然是專有的。它不能在AMD的GPU上運行,也不能在英偉達的非RTX卡上運行。這意味著即使是在RTX 20系列中使用Turing架構的GTX 16系列也不支持DLSS。DLSS 3幀生成也僅限于RTX 40系列卡和更高版本。如果英偉達能像英特爾那樣對待XeSS,并提供兩個版本:一個用于使用Tensor內(nèi)核的RTX GPU,另一個用于其他所有模式,那就太好了。







審核編輯:劉清

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nèi)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amd
    amd
    +關注

    關注

    25

    文章

    5586

    瀏覽量

    136344
  • gpu
    gpu
    +關注

    關注

    28

    文章

    4944

    瀏覽量

    131223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

    文章

    3950

    瀏覽量

    93729
  • GTX
    GTX
    +關注

    關注

    0

    文章

    36

    瀏覽量

    11099

原文標題:盤點5個失敗的英偉達 GPU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chǎn)業(yè)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英偉擬再推中國特供GPU,今年6月量產(chǎn)!

    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綜合報道 近年來,美國政府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不斷收緊,英偉等半導體企業(yè)面臨嚴峻挑戰(zhàn)。為保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英偉推出了
    發(fā)表于 05-27 00:03 ?4387次閱讀

    GPU 維修干貨 | 英偉 GPU H100 常見故障有哪些?

    ABSTRACT摘要本文主要介紹英偉H100常見的故障類型和問題。JAEALOT20255月5日今年,國家政府報告提出要持續(xù)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大力發(fā)展人工智能行業(yè),市場上對算力的需求持續(xù)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05 09:03 ?968次閱讀
    <b class='flag-5'>GPU</b> 維修干貨 | <b class='flag-5'>英偉</b><b class='flag-5'>達</b> <b class='flag-5'>GPU</b> H100 常見故障有哪些?

    英偉計劃2025推出基于Arm架構的消費級CPU,挑戰(zhàn)英特爾和AMD

    11月5日,據(jù)科技媒體DigiTimes于10月31日報道,供應鏈消息透露,英偉(Nvidia)正計劃在20259月推出其首基于Arm架構的消費級CPU,目標直指高端PC市場。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05 15:29 ?1550次閱讀

    軟銀升級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安裝4000顆英偉Hopper GPU

    軟銀公司宣布,其正在擴展的日本頂級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已安裝了約4000顆英偉Hopper GPU。這一舉措顯著提升了平臺的計算能力。據(jù)悉,該平臺自20239月開始運行,最初配備了大約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04 16:18 ?873次閱讀

    英偉下一代GPU或將改用全新連接器

    年來,服務器和PC連接器不斷升級,坊間傳聞,英偉GPU也要采用全新的連接器,鴻騰精密、嘉澤以及得潤電子等廠商將從中受益。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25 17:56 ?639次閱讀
    <b class='flag-5'>英偉</b><b class='flag-5'>達</b>下一代<b class='flag-5'>GPU</b>或將改用全新連接器

    英偉Blackwell GPU未來一訂單爆滿

    據(jù)摩根士丹利(大摩)透露,人工智能(AI)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yè)英偉(NVIDIA)的管理層在近期的一系列與投資人的會議中,分享了關于其下一代繪圖處理器(GPU)Blackwell的強勁市場需求情況。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17 16:52 ?892次閱讀

    Inflection AI轉向英特爾Gaudi 3,放棄英偉GPU

    近日,人工智能技術公司Inflection AI宣布了一項重要決策,其最新的企業(yè)平臺將放棄采用英偉(Nvidia)的GPU,轉而選擇英特爾的Gaudi 3加速器。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10 17:21 ?776次閱讀

    英偉Blackwell GPU量產(chǎn)加速,Q4營收沖刺百億美元大關

    近日,全球領先的圖形處理單元(GPU)及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偉傳來重大利好消息。據(jù)摩根士丹利最新發(fā)布的行業(yè)分析報告指出,英偉基于Blac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26 15:58 ?646次閱讀

    挑戰(zhàn)英偉:聚焦本土GPU領軍企業(yè)崛起

    在全球圖形處理單元(GPU)市場的霸主地位,特別是其關鍵硬件對訓練大型AI模型(如ChatGPT背后的OpenAI模型)的不可或缺性,中國正積極尋求突破。盡管英偉仍向中國出口部分芯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18 15:24 ?1095次閱讀

    英偉高管解讀Q2財報 但是英偉市值暴跌1.4萬億元

    的150億美元。英偉算是交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單,但是英偉公司發(fā)布的Q3業(yè)績展望不及預期,加之投資者的復雜情緒英偉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30 13:03 ?1122次閱讀

    英偉Blackwell架構揭秘:下一個AI計算里程碑?# 英偉# 英偉Blackwell

    英偉行業(yè)資訊
    jf_02331860
    發(fā)布于 :2024年08月26日 10:58:09

    ARM進軍GPU領域,挑戰(zhàn)英偉與英特爾

    英國芯片設計巨頭ARM正悄然在以色列拉阿納納的研發(fā)中心布局其GPU(圖形處理器)戰(zhàn)略,意圖在全球圖形處理市場與英偉和英特爾等業(yè)界巨頭一較高下。據(jù)悉,ARM已在該開發(fā)中心組建了一支由約100名精英芯片與軟件工程師構成的全球圖形處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21 10:19 ?832次閱讀

    英偉TITAN AI顯卡曝光,性能狂超RTX 409063%!# 英偉# 顯卡

    顯卡英偉
    jf_02331860
    發(fā)布于 :2024年07月24日 17:18:28

    英偉將全面轉向開源GPU內(nèi)核模塊

    英偉公司近期宣布了一項重大決策,即全面轉向開源GPU內(nèi)核模塊,并計劃最終以此取代閉源驅動程序。這一戰(zhàn)略轉變標志著英偉在開源領域邁出了重要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19 15:26 ?893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