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大廠陸續(xù)獲得認證

不只是最新工藝
寫在最后

董明珠:格力為特斯拉供應底盤裝備,白電企業(yè)對“造車”達成共識? 俄羅斯生產首顆純國產通信衛(wèi)星!俄衛(wèi)星實力有多強? 歐盟統(tǒng)一充電接口!蘋果:確定改用USB-C! Marvell大幅裁撤中國研發(fā)團隊,但另一市場正加大在華投資 警惕!德州儀器:芯片需求疲軟,正從消費電子蔓延至工業(yè)領域!
原文標題:臺積電3nm推出在即,EDA廠商陸續(xù)取得認證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子發(fā)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子發(fā)燒友網
+關注
關注
1011文章
544瀏覽量
165677
原文標題:臺積電3nm推出在即,EDA廠商陸續(xù)取得認證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fā)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臺積電2nm良率超 90%!蘋果等巨頭搶單
當行業(yè)還在熱議3nm工藝量產進展時,臺積電已經悄悄把2nm技術推到了關鍵門檻!據《經濟日報》報道,臺
臺積電2nm制程良率已超60%
,較三個月前技術驗證階段實現顯著提升(此前驗證階段的良率已經可以到60%),預計年內即可達成量產準備。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作為臺積電戰(zhàn)略合作伙伴,或將率先采用這一尖端制程。盡管廣發(fā)證券分析師Jeff Pu曾預測iPhone 18
臺積電加大亞利桑那州廠投資,籌備量產3nm/2nm芯片
據最新消息,臺積電正計劃加大對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的投資力度,旨在推廣“美國制造”理念并擴展其生產計劃。據悉,此次投資將著重于擴大生產線規(guī)模,為未來的3nm和2
消息稱臺積電3nm、5nm和CoWoS工藝漲價,即日起效!
)計劃從2025年1月起對3nm、5nm先進制程和CoWoS封裝工藝進行價格調整。 先進制程2025年喊漲,最高漲幅20% 其中,對3nm、5nm等先進制程技術訂單漲價,漲幅在
臺積電2025年起調整工藝定價策略
近日,據臺灣媒體報道,隨著AI領域對先進制程與封裝產能的需求日益旺盛,臺積電計劃從2025年1月起,針對其3nm、5nm以及先進的CoWoS
臺積電2nm工藝將量產,蘋果iPhone成首批受益者
。然而,最新的供應鏈消息卻透露了一個不同的方向。據悉,A19系列芯片將采用臺積電的第三代3nm工藝(N3P)進行制造,并將由即將發(fā)布的iPh
臺積電產能爆棚:3nm與5nm工藝供不應求
臺積電近期成為了高性能芯片代工領域的明星企業(yè),其產能被各大科技巨頭瘋搶。據最新消息,臺積電的
臺積電計劃漲價應對市場需求
據了解,臺積電已經成功獲得英偉達的同意,計劃在明年對其產品和服務進行價格調整。針對3nm制程,其價格預計將有最多5%的上漲,而CoWoS封裝工藝的漲幅則可能在10%至20%之間。這些具
看點:英偉達市值創(chuàng)紀錄 臺積電明年3nm訂單激增 工信部大力發(fā)展新領域新賽道
3.39萬億美元達到了歷史新高,目前僅次于蘋果公司的3.52萬億美元,英偉達成為美國股市中市值排名第二的上市公司。 眾多投資者依然堅定看多英偉達,多認為人工智能的長期需求趨勢強勁。 臺積電明年
聯(lián)發(fā)科將發(fā)布安卓陣營首顆3nm芯片
聯(lián)發(fā)科正式宣告,將于10月9日盛大揭幕其新一代MediaTek天璣旗艦芯片發(fā)布會,屆時將震撼推出天璣9400移動平臺。這款芯片不僅是聯(lián)發(fā)科迄今為止最為強大的手機處理器,更標志著安卓陣營正式邁入3nm工藝時代,成為業(yè)界首顆采用臺
臺積電3nm制程需求激增,全年營收預期上調
臺積電近期迎來3nm制程技術的出貨高潮,預示著其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隨著蘋果iPhone 16系列新機發(fā)布,預計搭載的A18系列處理器將采用
臺積電3nm/5nm工藝前三季度營收破萬億新臺幣
據臺媒DigiTimes最新報告,臺積電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業(yè)績表現強勁,僅憑其先進的3nm和5nm
谷歌Tensor G5芯片轉投臺積電3nm與InFO封裝
近日,業(yè)界傳出重大消息,谷歌手機的自研芯片Tensor G5計劃轉投臺積電的3nm制程,并引入臺積
Alphawave推出業(yè)界首款支持臺積電CoWoS封裝的3nm UCIe IP
的3nm Die-to-Die(D2D)多協(xié)議子系統(tǒng)IP。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僅標志著半導體互連技術的又一次飛躍,還通過深度融合臺積電的Chip-on-Wafer-on-Substr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