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剛剛接觸雷達或有興趣使用雷達替換現有的傳感技術,那么無論是設計產品還是投入量產,您都需要學習大量內容。為了降低學習門檻,德州儀器 (TI) 創(chuàng)建了一個由雷達專家組成的第三方生態(tài)系統(tǒng),無論您需要什么幫助,他們都可以為您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TI 毫米波 (mmWave) 雷達是一種獨特的傳感技術,可同時提供距離、速度和角度數據,從而讓您的系統(tǒng)實現智能化。它是具有集成處理和射頻前端的單芯片解決方案。憑借其在電磁頻譜上的工作頻率,毫米波傳感器本身不受灰塵和雨水等惡劣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多個毫米波傳感器組合起來(串接)可提供類似激光雷達的角分辨率,為您省去高昂的費用。為了充分利用毫米波雷達的功能,您可能會發(fā)現在將毫米波雷達芯片集成到您的設計中時,使用第三方幫助解決各種系統(tǒng)級雷達挑戰(zhàn)會更容易。
為何需要第三方?
您可能需要第三方的原因有多種。例如,您可能需要幫助以解決特定于雷達的工程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可能是設計過程中的痛點:射頻和天線設計、雷達算法、軟件開發(fā)和認證咨詢。
而對于其他工程師,可能不僅需要幫助,還需要模塊化的完整雷達系統(tǒng)。模塊是集成了 TI 毫米波芯片、印刷電路板 (PCB) 上的天線、電源和外圍連接的硬件解決方案。一些模塊甚至具有防風雨外殼以及行業(yè)或監(jiān)管認證。這些模塊支持的軟件各不相同,既有演示軟件,也有特定類型終端設備的應用層軟件。
最終,第三方可以加速量產流程并縮短上市時間。但是,雖然存在所有這些可能性,很難確定各個第三方具體提供什么功能。
尋找合適的第三方
您如何尋找滿足您特定需求的第三方?網絡搜索?行業(yè)聯(lián)系方式?無休止地撥打電話,卻只發(fā)現這家公司沒有您需要的專業(yè)知識?想象一下,如果有個地方以井井有條且易于排序的格式提供有關毫米波雷達第三方的信息,該有多棒。工業(yè)毫米波第三方搜索工具可將這一想法變?yōu)楝F實。
下載并打開 Excel 文件后,您首先會看到Overview 工作表,以及另外三個工作表:TurnKey、Evaluation 和 Services。每張工作表都專用于不同的類別。
如果您不熟悉雷達,可能想知道要轉到哪個類別工作表。
Turnkey 工作表顯示了為特定應用設計的完整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如果您需要可用于生產的現成模塊,請查看此類別。
Evaluation 工作表提供了帶有演示軟件的硬件解決方案。如果您對加速軟件開發(fā)和評估概念驗證感興趣,請查看此工作表。
Services工作表包含可以在整個設計周期(包括定制工作)中幫助處理各種雷達硬件和軟件部分的第三方。
b) 由 D3 Engineering 設計的工業(yè)雷達模塊
c) PCB 天線和軟件
排序功能
顯示了如何按 TI 器件、應用和角分辨率進行排序的示例。您可以使用多達 18 個參數來幫助縮小搜索范圍。使用下拉菜單和復選框按與您相關的參數(例如應用、國家/地區(qū)或天線規(guī)格)對列進行排序。
當模塊符合您的參數時,您將在 S、T 和 U 列中找到網站和電子郵件聯(lián)系信息。
做完上述操作,您即可找到合適的第三方并與之取得聯(lián)系。
如果您考慮的是“我了解毫米波雷達的好處,但我只是沒有看到明確的量產流程”,那么當您下載搜索工具、瀏覽類別、按相關參數排序以及聯(lián)系第三方時,會找到滿足您獨特需求的理想途徑。
如需獲取更多在線技術支持,請訪問 TI E2E 中文支持論壇 (e2echina.ti.com)。
原文標題:技術干貨 | 使用我們的第三方生態(tài)系統(tǒng)更輕松地設計 TI 毫米波雷達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德州儀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ti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8030瀏覽量
214985 -
雷達
+關注
關注
50文章
3119瀏覽量
120146 -
毫米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973瀏覽量
66074
原文標題:技術干貨 | 使用我們的第三方生態(tài)系統(tǒng)更輕松地設計 TI 毫米波雷達
文章出處:【微信號:tisemi,微信公眾號:德州儀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ADAS和防撞系統(tǒng)中的毫米波雷達方案

毫米波雷達信號的傳輸特性
毫米波雷達的基頻和調制技術 毫米波雷達在機器人導航中的應用
毫米波雷達與超聲波雷達的區(qū)別
毫米波雷達與激光雷達比較 毫米波雷達在自動駕駛中的作用
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 毫米波雷達應用領域
物聯(lián)網中的高分辨率精確距離測量方案_毫米波雷達

優(yōu)化TI毫米波雷達配置以獲得FCC認證

低功耗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使電池供電類接近感應產品實現新功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