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剛
PCB設計會存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誤區(qū),有的誤區(qū)很容易用簡單的理論進行解釋,有的卻顯得神秘而難懂。高速先生最近和粉絲們的互動中驚訝的發(fā)現,磁珠對電源紋波可能會存在反面影響這個誤區(qū)原來一直都是謎一樣的存在…
高速先生曾經問過很多硬件的朋友們,為什么在轉換電源時要加磁珠,基本上我們得到的答案都是兩個字:隔離!的確,從硬件原理來說,磁珠放在電源轉換的前后級,的確能限制快速切換的電流帶來的紋波從前級擴散到后級,從而把紋波局限在某個范圍,不會擴散到該電源的全部區(qū)域,然而真正實踐起來的時候,結果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
這個高速先生接觸過的一個有意思的案例,客戶找到我們來做debug。既然是做debug,顧名思義就是板子的調試出了問題,然后想讓高速先生幫忙找到原因咯。
客戶的PCIE信號總會偶爾存在通信失敗的問題,客戶定位到是PCIE電源的紋波過大的原因造成的??蛻粢蔡峁┝怂麄儗﹄娫吹臏y試波形,如下所示,峰峰值達到160mV。
然后我們打開客戶的原理圖和PCB設計,發(fā)現是一個從1.8V主電源通過磁珠轉換得到的PCIE電源。1.8V是通過DC-DC電源芯片從高電壓轉換而來的,我們看到前段的濾波設計是做得不錯的,在電源輸出端放上了大電容(uF級),符合我們常規(guī)的設計。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為什么轉換后的電源紋波會變得那么大?我們把測試到的紋波轉換到頻域來看,發(fā)現大多數紋波的頻率分量都在450kHz,這個數值讓高速先生想起了DC-DC電源的開關頻率也在這個范圍。果然,一查下該電源芯片的datasheet,發(fā)現和電源芯片的開關頻率是很接近的,因此高速先生懷疑是開關噪聲通過鏈路帶給了這個轉換后的電源。然后我們對該電源鏈路進行一個頻域的仿真,從仿真結果可以看到,經過該磁珠之后,該電源在450kHz附近出現了明顯的反諧振點。
從頻域仿真的結果表明,使用該磁珠和后面的電容配合進行濾波和隔離后,由于本身磁珠和電容的效應,的確是能濾掉高頻的紋波分量,但是卻會在kHz的頻段出現反諧振點,如果剛好電源的開關頻率產生了這個頻段的噪聲,實際上噪聲會一直傳遞到電源的接收端,不能被濾掉之類,還會把噪聲的幅度提高。
關于電源濾波這個原理,在文章這里就不展開了,大家可以去觀看高速先生隊長親自拍攝的視頻,獲得更多的知識點哈。
那我們繼續(xù)往下講哈,大家都知道高速先生的風格,喜歡把一個案例講到極致。還是那句話,很多硬件工程師都不太喜歡用頻域去看問題,那我們更形象的對該紋波進行時域的仿真。我們假定在電源芯片的輸出端產生了450kHz的噪聲,峰峰值50mV,如下所示:
那么大家能猜想到接收端的電源會產生多大的紋波嗎?
會比噪聲小一丟丟?會基本上濾掉?還是。。。對!不僅不會濾掉,還會增大?。?!
是的,就是這個效果。
那么可能還有很多朋友還會問兩個問題,一是為什么會這樣呢?二是要如何解決呢?要是講到這里就停下,我猜很多粉絲會有意見,那么高速先生就繼續(xù)往下講哈。
原因的話,我們知道,磁珠其實和電感是類似的,在高頻時表現為高阻抗的物體,因此電感和電容會在某個頻點發(fā)生反諧振,這是跟電容和電感的具體容值感值是有關系的,本文的例子中,我們在磁珠后面添加的是比較小的電容,因此配合到這一款磁珠的屬性,剛好會在幾百kHz處產生了諧振點,更不巧的是,剛好電源的開關噪聲在這個頻段,因此就產生了本文的這個案例了。
最后再說一下本案例的解決方法哈,我們知道了產生的原因之后,就把其中一個電容換成更大的10uF的電容。
從仿真結果來看就能有很明顯的優(yōu)化,完全消除了這個反諧振點。
當然也成功幫助客戶解決了問題,PCIE的通信就不再出問題了,這時候再讓客戶測試下噪聲的話,也變得比較小了。
審核編輯:符乾江
-
電源紋波
+關注
關注
5文章
216瀏覽量
16719 -
功率設計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3515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