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是一個美妙的概念,它可以讓電子設備在盡可能減少異物感的前提下,與用戶更“親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提供所需的功能。但是從一開始,可穿戴設備就被一個難題所困擾——如何能夠在足夠輕薄的外形下,集成足夠多的功能,且電力(通常為電池供電)續(xù)航還要足夠長。
想一想我們的抽屜里,有多少當初興沖沖入手,如今卻在默默接灰的可穿戴設備?它們之所以會被棄用,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續(xù)航能力差強人意。連一貫傲嬌的蘋果,當年都曾因為Apple Watch不足一天的待機時間遭到群嘲,可想而知應對“更小的體積、更長續(xù)航”這個可穿戴設計的難題,并不容易。
在解決這一難題中,PMIC(電源管理集成電路)的選擇是關鍵中的關鍵。PMIC的作用是將傳統(tǒng)的多路輸出電源封裝在一顆芯片內,在為設備中不同功能電路提供高效率的電源轉化的同時,更是具備高集成、小型化的優(yōu)勢。
不過,到了可穿戴設備這種要求更為苛刻的應用場景中,傳統(tǒng)的PMIC仍然會感到“不適應”,于是PMIC廠商在產品設計上針對可穿戴應用做了不少優(yōu)化,這些“為可穿戴而生”的PMIC也各具特色。而其中,Maxim Integrated推出的基于單電感多輸出(SIMO)電源轉換器技術的PMIC,尤其顯得獨樹一幟,很值得深入了解一番。
SIMO技術初探
想要參透SIMO PMIC的奧妙之處,首先要來說說這個“SIMO”技術。
大家知道,如果單純從外形上考慮,LDO線性穩(wěn)壓器是最具優(yōu)勢的電源管理器件,它速度快、尺寸小且噪聲低,但是由于功耗較大,且不能實現升壓轉換,所以并不是可穿戴設備電源管理問題的完美解決方案。為了獲得較高的電源轉換效率,DC-DC開關穩(wěn)壓器在PMIC中被廣泛應用。但是在傳統(tǒng)的多通道DC-DC開關穩(wěn)壓器中,每個開關調節(jié)器都需要一個獨立的電感(如圖1),這些電感物理尺寸大、成本高,對于小尺寸設計非常不利。于是,有人提出了一種使用多路LDO與DC-DC轉換器相配合的混合方案,盡管這種配置的功耗和散熱處于中等水平,但設計尺寸仍然大于單獨的LDO結構……這種“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確實讓人很糾結。
圖1:傳統(tǒng)架構的多路升/降壓DC-DC開關調節(jié)器,需要多個電感(圖源:Maxim)
而SIMO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與傳統(tǒng)開關穩(wěn)壓器應用中為每個DC-DC轉換器都配備一個專屬電感不同,SIMO技術是讓多個轉換器共享一個電感——可支持多達三路輸出電壓——通過減少個頭大、成本高的電感入手,大大減少了系統(tǒng)的體積(如圖2)。
這種“共享電感”的設計是通過一個專有的控制器來實現的,它確保所有輸出都能夠及時達到能量支持。在任何通道的調節(jié)器都沒有要求能量支持的情況下,狀態(tài)機會停留在低功耗狀態(tài)。一旦控制器識別出某個調節(jié)器需要伺服,則會對電感充電,直到達到峰值限流值。接下來,電感電能對相關輸出進行放電,直到電流達到零。如果多路輸出通道同時要求伺服,控制器可確保沒有任何輸出獨占開關周期,而是在要求伺服的輸出之間交替分配開關周期,不需要伺服的輸出將被跳過。
圖2:SIMO架構實現了多個DC-DC開關調節(jié)器共享一個電感(圖源:Maxim)
SIMO架構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在這種時間復用的機制下,多數情況中,系統(tǒng)的不同功能并非同時使能,因此不會產生各個功能電路功耗峰值疊加的情況,這使得SIMO架構對電感飽和電流Isat的要求小于單個轉換器要求的電流。這對于電感的選型,無疑會帶來很大的靈活性。
可以說,SIMO架構在低功耗和小尺寸之間找到了一個最佳平衡點。眾所周知,低功耗對于散熱受限的小尺寸應用極其重要,圖3中對于不同類型的電源管理技術熱能的耗散進行了比較,可以看到,與帶有多個LDO的DC-DC轉換器或簡單的多路DC-DC轉換器相比,Maxim Integrated基于SIMO技術的MAX77650 PMIC在散熱和尺寸方面優(yōu)勢明顯。
圖3:可穿戴應用中,不同電源管理架構散熱和尺寸特性的比較(圖源:Maxim)
此外,Maxim Integrated在SIMO PMIC的設計中,還提供了轉換器的每路升壓/降壓輸出的可編程配置,由于每路輸出的峰值電感電流可編程,可優(yōu)化效率、輸出紋波、EMI、PCB設計及負載能力,達到最佳平衡。同時SIMO架構也提供軟啟動功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浪涌電流。
當然,SIMO架構也并非沒有缺點,比如:由于單電感交替為輸出提供能量,輸出電壓紋波往往較高;SIMO在重載時,受限于時間,在伺服每路通道時可能有延遲,會進一步加劇輸出電壓紋波。不過,較高的輸出電壓紋波可以通過較大的輸出電容來抵消,即使這樣,基于SIMO的系統(tǒng)方案仍然具有占板面積小、BOM簡化的優(yōu)勢??傊?,利弊相較,終歸瑕不掩瑜,這也使得SIMO PMIC成為可穿戴電源系統(tǒng)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技術選項。
下一代SIMO PMIC
正是因為SIMO架構鮮明的特點和優(yōu)勢,Maxim Integrated近年來一直在這個方向上著力,開發(fā)出多款PMIC,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產品組合。今年,Maxim Integrated最新推出的新一代產品MAX77654,更是將SIMO架構的小尺寸、低功耗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圖4:新一代SIMO PMIC產品MAX77654
小尺寸
利用SIMO架構取代3路升/降壓轉換器及3個電感,克服空間受限的挑戰(zhàn)。
內置2路LDO/負載開關、1個電池充電器以及附加無源器件,集成度更高。
相比分立方案,系統(tǒng)方案尺寸減小50%,元件數量減少40%,BOM成本降低23%。
低功耗
MAX77654的工作效率可達91%,電池壽命延長20%,大幅提升終端用戶體驗。
器件的關斷電流低于500nA,5路調節(jié)器僅消耗6μA電源電流。
具有較低發(fā)熱,可將系統(tǒng)電路板的溫度降低20°C以上。
圖5:新一代SIMO PMIC產品MAX77654框圖
設計實例研究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描述還不夠直觀,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具體的智能手表電源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實例,來看看MAX77654可以為可穿戴設計帶來哪些價值。
圖6是一個典型的普通智能手表電源管理系統(tǒng)的架構,包括一顆PMIC用來實現電池充電器、降壓轉換器(為微控制器供電)和LDO(為屏幕供電)。第二片IC是一顆雙通道LDO,為傳感器和Bluetooth供電。
圖6:典型的雙芯片智能手表電源管理系統(tǒng)的架構(圖源:Maxim)
圖7是典型雙芯片智能手表電源管理系統(tǒng)完整的電源網絡。可以看到,在這個架構中由于大量使用了LDO,導致總體效率僅為73.8%。
圖7:典型雙芯片智能手表完整的電源網絡(圖源:Maxim)
讓我們再來看看基于MAX77654的電源系統(tǒng)的設計。從圖8中可以看出,由于MAX77654的高集成性,一個突出的變化就是系統(tǒng)主架構由雙芯片變成了單芯片,大為簡化。
圖8:采用MAX77654的單芯片智能手表電源管理系統(tǒng)的架構(圖源:Maxim)
由此,也帶來了整個電源網絡架構的變化。在PMIC驅動的五個負載中,三個負載直接由高效SIMO開關調節(jié)器供電;第四和第五個負載的LDO也由SIMO供電,得益于低壓差(2V至1.8V),效率可達到90%,總體系統(tǒng)效率也可達86.2%。
圖9:采用MAX77654的單芯片智能手表完整的電源網絡(圖源:Maxim)
下面,我們再對兩個方案的尺寸進行一個比對。
采用基于SIMO架構的MAX77654 PMIC的系統(tǒng)方案,電路板面積僅需19.2mm2,比普通實現方法減少了41%。
而典型方案中,與PMIC方案相比,其集成度更低,使用了多個LDO以及較大的無源元件,電路板面積大約為32.4mm2,比SIMO方案大69%。
圖10:典型方案與采用MAX77654 PMIC方案的系統(tǒng)電路板面積的比較(圖源:Maxim)
結論顯而易見:采用SIMO架構的MAX77654 PMIC方案,在空間利用率和電源效率方面都有顯著的優(yōu)勢。
表1:SIMO相對于傳統(tǒng)方案的優(yōu)勢(資料來源:Maxim)
看了上面的比對,可見Maxim將MAX77654定義為“下一代PMIC”,這樣的描述并不為過。在可穿戴設計開發(fā)的賽道上,MAX77654確實為你提供了一款新“裝備”,讓你可以更任性地馳騁,而不再被尺寸和功耗間兩難的選擇束住手腳。
-
電源轉換器
+關注
關注
4文章
358瀏覽量
35171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47瀏覽量
168660
原文標題:更小體積,更長續(xù)航……這個可穿戴設計的老難題,如今有了新答案!
文章出處:【微信號:Mouser-Community,微信公眾號:貿澤電子設計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仿盒馬》app開發(fā)技術分享-- 自定義標題欄&商品詳情初探(9)
Analog Devices / Maxim Integrated MAX77659EVKIT評估套件數據手冊

Analog Devices / Maxim Integrated MAX77659 SIMO電源管理IC (PMIC)數據手冊

Analog Devices / Maxim Integrated MAX77675 SIMO PMIC數據手冊

Analog Devices / Maxim Integrated MAX77675評估套件數據手冊

C30 :儲能類電池PACK初探

B10 BMS技術知識初探(上、下)
電機驅動模式下汽油機快速起動首循環(huán)初探
京東中臺化底層支撐框架技術分析及隨想

汽車診斷的未來:SOVD協(xié)議初探

dac8832產生正弦波,頻率上不去是怎么回事?
使用ISO7241C隔離SPI信號,在高速通訊時D通道不正常工作是怎么回事?
ADS1282沒有CS片選,應該怎樣單獨給DAC傳輸數據呢?
慧榮科技第三季度營收2.12億美元
初探AI測試分析

評論